【环球速看料】择时究竟有多难?六大公募携手发布盈利洞察报告择时篇
究竟有多少基金投资者能够做好择时?
9月13日,中国证券报、海通证券联合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摩根资产管理、信达澳亚基金、博道基金共同发布《2022年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第三期,围绕基金投资中的择时问题进行详细数据拆解和分析。
报告显示,基民买卖量受市场表现影响较大,分别只有5.56%、23.07%的投资者能够做到低买、高卖,而同时做到低买高卖的投资者占比仅0.35%。相比而言,分批买入和定投能够给基金投资效果带来一定增益,是相对择时来说更容易借鉴的投资行为。此外,基金产品的波动率和回撤等属性也会对投资者的择时意愿产生影响。
【资料图】
据了解,《2022年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系列报告分三期发布,由《中国证券报》联合景顺长城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兴证全球基金、摩根资产管理、信达澳亚基金、博道基金推出,一期主要介绍基于内部收益率的投资者获得感研究框架以及投资者整体收益数据,二期主要从投资者画像、行为及产品层面分析投资者收益情况,此次为第三期。
只有0.35%投资者能够同时做到低买高卖
报告将五年上证指数每日收盘价自低到高排序,以20%为间隔划分为五个区间。结果呈现出三大特点:最大比例的买入及卖出都发生在60%-80%这一较高的指数点位区间;买在底部或者卖在顶部的投资者占比均较少,分别占比12.26%、16.62%;卖出点位选择好于买入点位选择。能够买在40%以下区间只有31.50%,对比看,在60%以上区间卖出的达到51.06%。
结合过去五年偏股型基金投资者买卖情况与上证指数走势来看,投资者交易行为与上证指数走势的相关度颇高,在指数低位时,买入及卖出量相对低,在指数大幅度冲高时投资者买入卖出量也大幅放大。
具体来看,报告分别统计了抄底、高卖、低买高卖、止损、追涨杀跌等行为的情况。
结果显示,抄底、高卖、低买高卖都能带来盈利情况的显著提升,但是能够做到的投资者分别占比5.56%、23.07%、0.35%。
止损客户占比17.63%,追涨杀跌客户占比24.56%,盈利情况分别差于未止损客户及非追涨杀跌客户。
择时难度大,但分时或是应对波动的有效方法。
面对择时成功率较低的情况,报告统计了分批买入及定投两种避开择时的投资方式的效果。(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投资需谨慎。)
结果显示,有10.21%的投资者分批买入基金,14.88%的投资者选择定投,他们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均相对胜出。但是,分批买入的具体执行情况以及定投的坚持情况可能各不相同,外加市场周期的影响,盈利人数占比并没有相对胜出。
进一步来看定投,有超过10%的定投客户定投期数不超过6次,这部分投资者的数据可能与分批买入的效果更接近。随着定投期数的增加,投资者平均年化收益率整体提升。定投24或36期以上时,盈利情况有显著提升。其中,42.03%投资者定投36期及以上时,盈利人数占比达到93.43%,平均年化收益率也达到15.09%。
总体来看,定投的效果离不开市场周期的影响,特别是坚持时间较短的定投,受到的影响可能更大,而上表中36期及以上的定投更能够发挥定期定额投资的优势。
基金产品的波动情况影响基民择时意愿
报告认为,择时虽然是投资者行为层面的选择,但产品表现其实也会对择时产生影响。例如,很多时候可能是产品波动太大,影响了投资者持基体验,促使投资者去做择时。如果产品一直平稳上涨,持基体验较好,择时的意愿可能会降低。
报告分析偏股型基金中高弹性产品与其他产品,偏股型基金及偏债型基金的投资者数据发现,高弹性产品虽然在市场行情较好的阶段区间涨幅更大,但是波动和回撤也更大,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整体更高。对于投资者来说,高弹性产品的把握难度是比较大的,较大的波动和回撤让简单的买入持有变得难以坚持。偏债型基金投资者的收益更加稳定,而偏股型基金投资者收益率波动极大。投资偏债型基金,择时似乎不太重要了,投资者不太需要花费精力去判断入场或者离场时间。更低的波动和回撤以及收益率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帮助偏债型投资者降低了交易频率,投资体验相对更佳。
据了解,景顺长城基金长期关注投资者盈利体验问题,2019年开始已开展三次大规模投资者行为数据分析和研究,陆续联合权威媒体、行业机构、第三方销售平台等推出《权益类基金个人投资者调研白皮书》《公募权益类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2022年公募基金投资者盈利洞察报告》,力求寻找提升投资者盈利体验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