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热线邮箱 设为首页

答好“机器换人”这道就业考题

2024-11-17 19:44:11来源:经济日报栏目:产经

走红网络的泰山垃圾清运机器狗、首次亮相的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再度扩围的全球灯塔工厂……最近,多款智能设备、场景上新,“机器换人”成了热词,由此引发不少议论。有人认为,为了不让自己的就业饭碗受到影响,应当尽量延缓“机器换人”。

机器会不会取代人们的工作?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时,织布机代替了手工劳动,人类社会就开始面对这个问题。翻阅历史这部参考书,每一轮工业化进程加速、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从长远看,都催生了更多工作岗位。但在短期内,没能及时化解的技术性失业、新旧岗位更迭,也的确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眼下,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来袭。当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兴起,令技术性失业再度在所难免,延缓“机器换人”似乎成了最直接的处理方式。但要看到,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是一道关于平衡的复杂考题,既不能人为阻碍技术进步而滞后发展,也不能盲目追求技术而忽视民生,要兼顾好技术革新、就业调整与民生福祉。

那么,延缓“机器换人”能答好这道考题吗?可能未必。

从技术与效率层面看,技术进步有窗口期,广泛应用、迭代更新才能促进创新。如今,工业机器人已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先机,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涉及的不单是产业转型升级,还关乎全球科技竞争。在这方面,要想走在世界前列,不错失发展良机,鼓励创新应用是必然之选。对企业而言,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缓解一线技工“招工荒”,也离不开“机器换人”这剂药方。

从化解就业问题层面看,延缓“机器换人”能够争取一定缓冲时间,但不代表技术性失业将得到自动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利用这段时间,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就业空间,建设更完善的技能培养体系和就业保障体系。

“机器换人”目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高强度、低效率、重复单一的工作。年纪偏大、受教育水平偏低、缺乏技能的劳动者,往往受到的就业冲击更大。尽管不少工厂在大量采用智能化设备后,产生了新的岗位需求,比如前不久人社部公示,拟增加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19个新职业,但是受限于自身技能,新创造岗位很可能无法被这部分劳动者稳稳接住。

帮助引导一部分低技能劳动者,转型为高技术工人,成为先进机器的管理者,是拓展其就业的重要途径。然而,转型并非易事,大多数企业不具备长期投入技能培养的条件。更便利多样的培训、更契合市场的职业教育、更完善实用的产教结合,有赖于政府和社会力量通力合作,通过各种配套政策、制度、补贴,避免劳动者在转型路上掉队。

另一个更加广阔的就业方向是服务业。服务业就业容量更大、产业带动效应明显,比如仅北京环球影城一家就能提供上万个就业机会,还不包括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一系列行业。优质的服务,往往更有赖于人的温度、人的情感,因而也不容易被机器替代。

从国际经验看,现代服务业逐步取代传统工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是发展的客观趋势。相较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普遍占GDP的75%以上,我国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当下的重中之重,是要下大力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同时完善服务业社会保障,比如劳动关系确认、争议处理、社会福利等,减少从业者后顾之忧。

上述种种,均是面对技术发展大势,化解就业挑战要作出的努力,而延缓“机器换人”的意义在于为这些工作争取时间。事实上,无论是否延缓“机器换人”,处理好技术与民生的平衡,善用技术创造更多可能,始终是关键。毕竟,技术进步的最终目的,从来不是替代人类,而是造福人类。

标签:

资讯阅读

NEWS

精彩推送

marvel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