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hroders:银行业估值便宜 哪些银行为最佳投资?
智通财经获悉,投资市场一度关注美国硅谷银行 (Silicon Valley Bank) 和瑞信 (Credit Suisse)事件,以及提款速度所引发的危机。随着更多细节逐步浮现,Schroders的投资专家就银行业的长远前景进行评估。Justin Bisseker表示,除非宏观经济有非常大的跌幅及/或核心通胀暴跌,银行面对的利率环境将明显较过去十多年更为利好。虽然部份领域的监管可能会收紧,但这将是可控的,与环球金融危机以来的表现阻碍因素完全不同。此外,欧洲未来几年以股票回购及获得的股息可能极为丰厚。其认为,欧洲银行的估值极为便宜,相较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仍存有约40%的上行空间。
2023年3月中旬,美国三间中型银行倒闭引发环球股市震荡,当中美国硅谷银行事件后,银行股应声大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场的不安情绪不只在美国出现,投资者很快便将关注转至其他地区上。美国硅谷银行倒闭一週后,瑞士当局促成了一项交易,让收购瑞信的瑞士银行(UBS)陷入困难。根据瑞信近日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该行与美国硅谷银行同样有大量资金流出,金额达到612亿瑞士法郎(约686亿美元)。
然而,2023年3月面临的市场压力只持续一段短时间。按MSCI世界银行分类指数计算,银行股已由2023年3月的低位,回升至2023年初的水平。
其他银行是否面临与硅谷银行相同的问题?
美国银行信贷分析师Harold Thomas表示:“银行普遍存在与硅谷银行类似的存续期错配问题,原因是这些银行的投资期限通常较存款期长。但随着利率持续攀升,无论这些投资质素如何,其价值均录得跌幅,而且存款又可随时提取。大型银行则持有大量的流动性可作为缓衝,来处理这种存续期错配问题,并且与客户保持长远关系。”
“然而,硅谷银行问题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经营模式。客户群大部分为科技初创企业。这些客户于同一时间提取存款,造成恶性循环。硅谷银行被迫清算现值跌破不少的证券,从而导致银行挤兑。”
美国中小型银行股票分析师Grant Toch表示 :“美国银行体系不再存在资金流动性问题,得益于美联储及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系统,美国银行业具备极高的流动性。就银行而言,剩下的唯一问题是获得流动性的代价,以及这流动性对盈利的影响。”
日本及欧洲的银行情况有何不同?
日本银行股票分析师Kazuko Yabutani表示:“日本银行客户不倾向于转移资金,加上日本银行亦受到严格监管, 因此资本状况较为稳定。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监管机构没有依据银行规模来放宽监管的做法。”
欧洲银行股票分析师Justin Bisseker表示:“泛欧洲银行业的情况亦与硅谷银行事件截然不同。根据英国或欧洲的法规,当地银行不可能如硅谷银行一样承担如此高的利率风险。至于瑞士信贷,问题是由其风险管理文化、高级管理层持续变动、重组缺乏可信度,以及储户对该行缺乏信心所致。目前未见其他银行面临相同情况。”
硅谷银行倒闭后,银行监管是否会收紧?
美国
2018年,在某些银行的游说下,美国调整对银行业的监管,导致中小型银行与大型银行须遵守的流动性及资本规定不同。
Harold Thomas表示:“我们认为,市值低于1,000亿美元的美国小型银行将会受到更严格的监管,他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性及利率风险管理,或需要额外发行债务以平衡风险。因此,严格监管将会不利于这类小型银行。”
欧洲
Justin Bisseker表示,欧洲在流动性及资本监管方面较美国严紧,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变化。
“现时欧洲监管机构正考虑提高存款保障水平,这将导致银行的成本增加。英伦银行行长亦已提出加强银行存款保障计划,包括提高85,000英镑的受保存款限额。硅谷银行及瑞信损失存款的速度,亦可能导致其他银行需要持有更多优质的流动资产(包括可立即转换为现金的资产,其转换价值损失普遍较低)。”
瑞士当局决定让额外一级 (AT1) 债券持有人资本“归零”,而股票投资者却获得30亿瑞士法郎,这有何影响?
在瑞银收购瑞信的多个争议当中,其中之一是瑞士信贷AT1债券持有人损失158亿瑞士法郎,但股票投资者却能够获得30亿瑞士法郎的股票。但根据优先清算权,股权投资应该是次于债券。
固定收益信贷分析师Robert Kendrick表示:“这个决定使所有银行发行AT1证券都变得更困难,成本更高。欧盟、英国以及新加坡的监管机构已发表声明,表示他们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处理损失。尽管如此,投资者亦会感到忧虑或对银行缺乏信心。”
利率上升是硅谷银行面临的一个问题,这将如何影响尚未加息的日本银行?
利率上升对硅谷银行造成从两方面的不利影响。首先,硅谷银行科技行业客户的可用资金减少,以致他们相继提取存款。其次,存款被快速提取,导致硅谷银行需出售已贬值的固定收益证券。虽然美国及欧洲已大幅加息,但日本尚未如此行事。
Kazuko Yabutani表示:“鉴于日本仍处于负利率环境,日本银行及人寿保险公司一直在购买非日本证券,包括美国国债。然而,对『持有到期证券」(HTM) 的敞口较少。”
持有到期证券不必按当前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因此硅谷银行大量持有这些证券是其中一个倒闭的原因。
“若日本的长期利率上升,我们预计各地区银行债券投资组合的未变现部份将出现亏损,因为这些投资组合倾向于持有年期较长的日本政府债券,但对大型银行就没有太大影响。”
“若负利率政策被取消及殖利率上升,亦会使短期最优惠利率(STPR)上升,对地区银行带来正面影响。因为住房贷款及与STPR挂鈎的中小企业贷款会被重新定价。由于存款水平高企,银行毋需以与贷款利率相同的速度提高存款利率,因此银行最终可从持有的存款中获利。这将对地区银行盈利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原因是这些银行仅专注于日本市场,但我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短期优惠贷款利率是指适用于一年以下贷款的最低利率,由金融机构在向行业评级较高的公司贷款时收取。
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Grant Toch表示:“多年来,环球各地以超低利率掩盖资本成本,并导致资本错配,正因如此现时我们看到许多不同领域出现平仓现象。”
Harold Thomas表示:“过去十年温和宏观环境已告一段落,信贷风险是银行体系面临的最大风险,我们密切关注商业房地产、汽车贷款及信用卡行业情况,尤其是后两者与失业率有高度密切关系。”
“尽管银行没有充分披露,但我们亦正关注非银行金融市场的动态,以及其对银行体系的任何间接影响。”
Robert Kendrick表示:“在欧洲,主要风险与硅谷银行及瑞士信贷事件相同,经济衰煺导致贷款损失增加,加息又带来的一定压力。鉴于借贷成本上升和物业估值下降,商业房地产是一个主要的风险因素。因此,我们会确保完全了解我们所投资的银行在该商业房地产业面临的风险。”
Kazuko Yabutani表示:“在日本,控制债券投资组合损失仍是主要挑战。为此,银行出售亏损债券及增持高收益债券都令未变现亏损大幅减少。与此同时,”支持疫情贷款计划“终止,以致小型地区银行的信贷成本上升,但我预计这对日本银行业并非严重问题。”
风险是否反映在估值上?
信贷方面,Harold Thomas表示:“目前,规模最大的银行仍拥有极稳健的资金及流动性,以及营运多元化的经营模式。虽然利差较2022年中的水平有所收紧,但经存续期调整后,仍能提供可观的相对价值。”
Robert Kendrick表示:“鉴于美国与欧洲银行无法直接相比,以及经济衰煺时的资金水平强劲,我们认为目前欧洲银行的息差极具吸引力。”
从股票角度看,Justin Bisseker表示:“欧洲银行的估值极为便宜,相较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仍存有约40%的上行空间。”
日本的情况亦是如此,Kazuko Yabutani表示:“日本银行的估值极低。我们认为估值已经过度反映风险。可以说,它们的资本太多,但若市场非常关注硅谷银行及瑞士信贷,这可能是一件好事。”
股票价值基金经理Kevin Murphy表示:“从价值投资者的角度看,目前估值足以补偿银行股的内在风险。零利率环境导致大多数企业进行重组。经过十年的成本削减,目前他们与危机爆发后相比精简得多。”
哪些银行为最佳投资?
Justin Bisseker表示:“由于整体泛欧洲银行业的估值低廉,现在追逐风险较高的银行业版块几乎无意义。”
“除非宏观经济有非常大的跌幅及/或核心通胀暴跌,银行面对的利率环境将明显较过去十多年更为利好。虽然部份领域的监管可能会收紧,但这将是可控的,与环球金融危机以来的表现阻碍因素完全不同。此外,欧洲未来几年以股票回购及获得的股息可能极为丰厚。”
Kevin Murphy表示:“现在利率已上升,银行成为营运及财务杠杆的受益者,收入增加直接体现在盈利能力上。然而,市场仍担忧经济状况恶化将导致贷款人无法偿还贷款,令银行承受损失。因此,我们专注于拥有较高的一级资本水平及强劲资产负债表的银行,相信这些银行可吸收潜在损失。”
信贷分析师Harold Thomas表示:“从信贷角度看,我们看好在资产、收入、地区及存款业务方面具多元化的大型银行。因此,加强监管不会影响我们的投资理论。”
信贷分析师Grant Toch表示,了解银行的企业文化及其财务指标相当重要。“我负责研究美国的中小型银行,这些银行确实处于风暴中心。这些银行在未来几个月应该会举步维艰。目前的季度业绩仅显示硅谷银行事件的部份影响,而各银行的融资成本很可能受压。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相信能提供清晰指引,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在2023年,银行业仍会受到多大程度影响。”
“市场上不存在100%安全的银行。若储户恐慌,任何银行都有可能面临挤提。在现今的数码银行时代,资金流动极高,我们的工作是评估及管理风险,值得关注的是存款多元化及审慎增长。此外,管理团队亦至关重要,很多营运状况极佳的银行,其管理团队或曾带领银行渡过2008年的环球金融危机,或是从中吸取过教训。对投资于银行而言,了解管理层对于承担风险的立场十分重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