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观点:什么是喀斯特?喀斯特地貌最初命名地在哪里?
什么是喀斯特?
喀斯特又称“岩溶”,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由此形成的地貌就叫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最初命名地在哪里?
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茨维奇(J.Cvijic)借用亚德里亚海北部沿岸喀斯特高原的名称来形容石灰岩的地貌、水文现象[5]。
“喀斯特”在地理学和地质学中作为岩溶地貌的代名词始于20世纪初欧洲地质学家H·Stelle对喀斯特高原的KarstVillage的研究[6]。
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宋代和明代的王守仁和宋应星,就对石灰岩岩溶地貌做过比较确切的描述。特别是宋应星,还对岩溶及石灰华的再沉积机理,做过开创性的研究和记述。但明代徐宏祖(1586年—1641年)所著的《徐霞客游记》记载最为详尽[6][7]。
喀斯特地貌是长期发育的产物,其演化模式在侵蚀循环学说的影响下,从早期格朗德(A.Grund)、雅库斯(L.Jakucs)和威廉姆斯(P.W.Williams)的模式,基本为定性3-4阶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