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热线邮箱 设为首页

做足“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2023-08-29 14:19:41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栏目:要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做足“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厦门高质量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码幸福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马跃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蒋全德

初夏,福建厦门清水绿岸,浓荫如盖,鱼翔浅底,百鸟嬉戏。这幅生机盎然的图景,无声地诉说着这座城市向水而生的动人故事。

近年来,厦门市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系统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完善涉河涉湖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河湖水环境质量。

目前,厦门市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及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实现“四个100%达标”,6个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持续巩固,筼筜湖、五缘湾内湾、杏林湾、海沧湖等水环境进一步提升。2022年,厦门市各区全部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做足“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厦门同安西溪流域美景怡人。李国兴摄/光明图片

稳步推进生态立法,形成治水法治“名片”

傍晚,太阳褪去它的炙热,红霞在西天飞舞,厦门筼筜湖微风扑面、碧波荡漾、白鹭翩跹。这时,大大小小的身影便出现在这里。老人携手散步,年轻人大步前行,追风少年沿着湖边欢乐地骑着自行车……

筼筜湖是一个天然避风港,海湾细长,宛若臂膀,由西向东,挽住厦门岛。以前,筼筜湖污染严重,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蚊蝇滋生、鱼虾绝迹。生活在湖边的居民白志鹏,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在岸边走一遭,身上的气味半天散不去。”

事非经过不知难。1988年3月30日,厦门市政府召开“综合治理筼筜湖”专题会议,确立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治湖方略,拉开了筼筜湖的蝶变序幕。

1988年9月,厦门市人大通过关于加速筼筜湖综合整治工作的决议,明确了筼筜湖治理的原则和方向。

从此,厦门治湖有章可循,各部门联动,水岸共治。

开对了方子,成效立竿见影。仅仅3年,筼筜湖就完成第一期综合治理,实现了“湖水基本不臭”的目标,水质好了,白鹭回来了。1992年,筼筜湖上迎来一场久违的龙舟赛,锣鼓声中,赛手挥桨破浪,两岸市民欢声雷动。

治湖非一日之功。从1988年厦门市政府颁布的《筼筜湖管理办法》,到后来的升级版《厦门市筼筜湖管理办法》,再到实施地方性法规《厦门市筼筜湖区管理办法》《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筼筜湖治理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有不断升级的制度护航,实现了从点到面、由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

一手抓综合整治,一手划定制度红线,《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是福建省首个在单个湖泊管理法规中明确施行湖长制的地方性法规。在法治保障下,经过30多年的持续整治,昔日黑臭的筼筜湖换了新颜,变成了“城市会客厅”、厦门的新“名片”。

《厦门经济特区河湖长制条例》纳入厦门市2022年度制定法规计划后,厦门市水利局成立立法工作领导小组和起草专班,反复深入基层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于2022年10月审议通过该条例,以立法形式将河湖治理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予以明确,形成了更加有效的约束力和强制力,极大推动了河湖长制向纵深发展。

做足“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游人在厦门集美风景湖公园散步。何松云摄/光明图片

严格落实“双总河长制”,全民同护一方水

3月30日,是厦门河湖长日。接连几日,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市总河湖长崔永辉,厦门市长、市总河湖长黄文辉有点忙碌,他们分别带队巡河,检查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工作。

每年,厦门都会发布新一年度市、区两级河湖长名单。这份名单覆盖厦门市各区所有主要河流、湖泊,党政责任人守护着每条河流、每个湖泊。

厦门市严格落实双总河长领导机制,各区也参照市委市政府实行双总河长,实现了双总河长全覆盖。目前,厦门市已建立起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市、区、镇三级河长湖长体系,全市共设立河(湖)长158名,其中市级河(湖)长4名,区级河(湖)长28名,镇级河(湖)长126名。自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有效解决了大批影响河湖健康的重点难点问题。

除了市、区、镇三级河湖长,厦门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让企业河长、市民河长、绿水守护者等民间组织成为“官方河湖长”的有效补充,并广泛发动市民加入民间河湖长行列,共同守护一方绿水。

日前,接过“民间河长”聘书后,厦门灵燕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庆昌有了新工作。他与一同履新的10位优秀企业家代表,在同安区河长带领下,来到苏颂公园广场附近的东西溪河边,开展巡河工作。

同一天,同安一中“河小禹”志愿者服务队被授旗后,立即行动起来。同安河长办工作人员与师生志愿者队伍一同走出校门,来到东溪干流梵天寺含葳桥河段进行垃圾清理。小志愿者们拿着夹钳、垃圾袋等工具,有的拾树叶,有的捡垃圾,繁忙之余还不忘向行人分发宣传品。

凝聚起强大“水力量”,厦门爱河护河的民间力量正在不断扩大,目前,民间队伍参加管河护湖,形成独具厦门特色的河湖共治共管综合力量。

做足“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厦门海沧新阳主排洪渠生态修复成果显著。资料图片

持续推进全流域治理,“生态客厅”迎客来

夕阳西下,杏林湾畔开始迎来一天最热闹的时光。一拨又一拨游人,伴着天空翱翔的白鹭,走向这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污水处理能力是影响河湖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杏林湾水域面积约6.9平方公里,已经完成了上游支流截污和“正本清源”排污口排查等工作,52个环湾排口实现截污。杏林湾的污水处理设备从2022年开始“鸟枪换炮”。四座小型污水处理站或关停或纳管改造,日处理量为5万吨的前场污水厂一期开始工作,根据规划,前场污水厂的总规模为60万吨/日。

厦门市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污水处理能力突破200万吨/日。2022年,全市大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能力已达203.5万吨/日,实现“三年翻一番”,总规模位居福建省第一,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污水处理空间。

不久前,作为集美“生态客厅”的杏林湾水库,晋升为省级水利风景区。随着生态修复的深入推进,优美环境加倍呈现。

未来,从这里清出的313.3万立方米淤泥,将通过构建鸟类栖息地、原位生态修复、体育岛加高等方式,打造湿地水陆交错带湿生植物群落,提升杏林湾生态环境。

水域治理是系统工程。“问题表象在水里,根源实则在岸上”,这在厦门已经成为治水的共识。厦门把治水的目光聚焦在岸上,掀起全流域治理高潮。

厦门市坚持问题导向,追根溯源、系统治理,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在岛内的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速推进,污水、雨水分别设管收集,打通排水管理“最后一公里”;在岛外的同安工业集中区,覆盖面积达13.5平方千米的“正本清源”工程让雨污管网延伸至每家每户,从源头上解决雨污混流、管网错接漏接问题,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排水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按照全链条、系统化治理思路,锚定做精做细农村雨污分流目标,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高质量高标准提升治理,落地实施790个污水提升治理工程,覆盖1336个自然村,打造了海沧区贞庵新村、翔安区澳头村、同安区沟墘村等一批示范村庄。厦门市农村污水治理提升做法,得到生态环境部和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的肯定,并在全国、全省推广。

盘活“水资源银行”,有序实施生态补水

2022年,马銮湾新城雨洪生态补水工程田边水闸至过芸溪段正式开工。这个生态补水工程将于2024年完工。水终于要动起来了,住在过芸溪边的居民,心情也跟着“荡漾”起来。

站在过芸溪的桥上向下望,溪流的汇水面积不大、水位也不高。不过,这里的水很快将被输水大动脉给“唤醒”:九龙江北溪丰富的雨洪资源,将被跨城引入马銮湾内湾,通过生态补水让马銮湾水体“动”起来,有效提升湾区水质和水动力循环能力。

该项目只是厦门市生态补水重要项目之一。厦门按照“把水留下来,让水清起来、让水动起来”的思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市溪流生态补水工程,强化河道生态补水,提升河道水环境。“十四五”期间,厦门市河湖水系生态补水和雨洪增蓄计划实施项目共78个,计划总投资22亿元,充分利用污水厂排放的高标准尾水进行河道补水,保障河道生态流量,改善水环境质量。

生态补水,提升水质的效果立竿见影,氨氮、总磷等各项指标逐步下降。开展生态补水前,翔安区15处考核断面,有一半水质处于劣Ⅴ类。通过补水,15处考核断面平均水质达标率为100%,怀远湖1个月内水质迅速由近黑臭提升为Ⅲ类。

2022年,厦门盘活“水资源银行”,首次通过水库联合调度实施跨区生态补水。打开竹坝水库放水涵洞闸门,汩汩碧水通过涵洞流经同安区五显镇后进入翔安辖区,全长近30公里。竹坝水库以每秒1立方米的流量向下游补水,每日供水量在9万立方米左右,一周供水逾60万立方米,有效改善了补水区域溪流水质,极大提高了补水区域六个镇街的水环境质量,解决了农业灌溉缺水问题。

汛期蓄水、枯期放水,形成蓄丰补枯的“水资源银行”,几个水库之间可根据需要灵活调配水资源。石兜水库、莲花水库、汀溪水库群、西山水厂、翔安水厂……构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有效实现了厦门水资源的互补互济、联合调度、联合保障。

厦门还通过污水净化处理,提升中水质量,最大限度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保障辖区农业灌溉,缓解旱季缺水“窘境”,保障溪流生态需水量,维持溪流形态、达到水体自净,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1日05版)

标签: 流域综合治理

资讯阅读

NEWS

精彩推送

marvel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