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热线邮箱 设为首页

向新而行 上市公司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天天热闻

2024-09-26 14:59:38来源:中国证券报栏目:宏观

今年以来,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演进,上市公司向新而行,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借此打开新的成长空间。同时,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技术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来自中国证监会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实体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超过7000亿元,研发强度平均为2.4%,其中2100多家公司的研发强度超过5%。这显示出上市公司研发和技术创新意愿较强。


(资料图)

投资向新而行

8月,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头部公司峰飞航空宣布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投资与合作协议,宁德时代向峰飞航空独家投资数亿美元。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预计,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eVTOL将在2024年底首飞。

宁德时代在低空经济这一新赛道的大手笔下注,成为上市公司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的缩影。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8月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2%,快于全部投资6.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制造业、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0%、34.4%、9.9%、15.9%,均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

以航空航天投资为例,年初,通易航天宣布拟出资设立江苏相控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纳米复合材料,开发新一代功能复合膜产品。“结合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一旦研发成功,有助于填补国内市场空白。”通易航天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上市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产业转型的领头雁,投资持续向新而行。今年以来,超过7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对外投资公告,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重要投向。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演进,上市公司加大对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赛道的投资力度。

以国内超声波传感器龙头奥迪威为例,公司正加快高性能超声波传感器技术升级及产能扩建项目、多层触觉及反馈微执行器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三个重点募投项目的建设,围绕智能驾驶、服务机器人、家居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不断深耕。

“在加快募投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375万元,同比增长26%,发明专利数量累计突破66项,发布了触觉反馈执行器、柔性传感器、水箱液位传感器等一系列新产品。”奥迪威董事长张曙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打造业绩新增长点

自5月宣布河南特种异氰酸酯项目进入投产前准备阶段以来,美瑞新材便迎来一波波组团调研的机构投资者。这个在公司半年报中占据大量篇幅、寄托公司“二次创业”希望的新项目,一期达产后产值将超过5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美瑞新材”的目标。

“这是我们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重点项目,这个项目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有效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新材料的快速推广应用。公司也将借此进入异氰酸酯和特种胺赛道。”美瑞新材总经理张生告诉记者,“我们离‘做全球一流的新材料供应商’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目前,上市公司沿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万华化学也不例外。公司董事长廖增太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三年,我们明显感受到成长的天花板。于是,我们思考接下来应该如何发展?哪个产业可作为第二赛道?再造一个万华化学该靠什么?最后,我们选择了电池材料业务进行重点培育。这个赛道天花板非常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当前,智能驾驶、算力服务、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正蓬勃发展,这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宁德时代大力投资的储能技术、中兴通讯着力发展的算力服务、科达利精心布局的人形机器人、中科星图全力拓展的低空经济……这些公司沿着新技术方向培育的“第二增长曲线”,让投资者有了新的期待。

比如,中国民航局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带动能力强,半封闭场景、通航服务、航空货运三大重点市场将引领低空经济的第一阶段增长。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利好政策不断释放,助推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低空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湖北、江苏、四川等地也纷纷响应,力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在投资向新而行的背后,上市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锻造新质生产力。

以比亚迪为例,公司2024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01.77亿元,同比增长41.64%,创历史新高。上半年,公司深耕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加速推出一系列全球领先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从电动化到智能化,逐步构建独特的竞争力。持续的研发投入使比亚迪在多项技术上实现突破。

新技术、新产业成了上市公司研发的重点方向。比如,中国移动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研发支出140亿元,同比增长46.42%。公司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天地一体网络、基础软件、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布局,促进产投协同。同时,持续深化创新合作,联合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不断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

通过加大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上市公司不断加快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

“很多人不敢相信,我们作为一家电力公司,会有一个100多人的人工智能团队。”东方电子董事长方正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已连续1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公司“基业长青”的秘诀之一就是在技术创新上不遗余力地投入,这也成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强大助力。

方正基表示,面对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发展机遇,公司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依靠技术创新和产业革新,在不断深耕传统电力领域的基础上,明确了新能源及储能技术、综合能源及虚拟电厂两个新兴业务方向,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为公司长远业绩增长奠定了基础。

标签:

资讯阅读

NEWS

精彩推送

marvel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