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水”人满为患?企业称大输液订单确有大增 专家预判不会大范围缺货涨价
输液正成为发热咳嗽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近日,大量发热人群涌入乡村诊所、镇卫生院,而这也带动了大输液品种的用量,相关企业近期订单猛增。原本冬季便是大输液旺季,而受新冠影响,近期的需求被进一步拉大。
不过,财联社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虽然近期大输液需求暴增,但我国大输液药物属于高度规范药物,生产企业众多,产能拓展容易,预计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价格波动和大范围缺货的情况。
(资料图)
联动感染高峰,各地大输液需求量暴增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不少乡镇、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发热咳嗽患者,且前往诊所治疗的村民越来越多,大大小小的诊所、医务室门前都是排队等候的村民。
医护人员忙得焦头烂额,连给村民测体温的时间都没有,诊所内更是人员密集,长凳子、小椅子遍地都是,而现场扎堆输液的村民多以中老年为主。
江苏溧阳村民吴女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村上卫生所每天挂水人都很多,她80多岁的老母亲已连续多日咳嗽,为此已经连续7天去卫生所挂水,去了都没地方坐,都是自带小椅子去,医生也忙得团团转,“我前几天没力气,也去挂了两天水,不知道我们是不是感染新冠,没有测过。”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感染高峰的时候,村民出现症状多习惯性就医,而乡镇卫生院接诊能力也不高,于是大量感染人群涌入乡村诊所,带动大输液产品的使用量大增。
不仅是农村卫生室,县医院也人满为患。
“当时里面躺满了吊水的人。”江西九江永修县一居民告诉财联社记者,“当时我家老人状况不太好,我就带去县医院住院,结果县医院走廊里、楼梯间都是等着吊水的人。”
“呼吸内科的病房早就住满了打针的人,我家老人当时被安排在神经科病房的床位上,打了三四天吊瓶状况好了很多,就出院了。”该居民对财联社记者说道。
资深医药行业专家徐元虎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据我了解,不仅是农村卫生室,城市里面大医院、诊所的大输液门诊量都在剧增,尤其是新冠高峰后,医院门诊和基层诊所都在排队大输液。”
“冬春交接的季节,本身也是流感高发期,同时又撞上了新冠感染高峰期,所以大输液的需求剧增。但全国各个地方的高峰期不一样,所以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全国各地普遍都会出现大输液的高峰。”徐元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企业反馈订单确有大增,专家预判不会出现大范围短缺涨价相关行业研报显示,我国大输液行业逐步形成以科伦药业(002422.SZ)为主,华润双鹤(600062.SH)、石四药集团(02005.HK)以及辰欣药业(603367.SH)等紧随其后的竞争格局。从各公司大输液产品销售量来看,2018年,科伦药业以44.98亿瓶(袋),稳居第一,占总市场销量的41.9%;华润双鹤和石四药集团分列二、三位,销量别为15.04和14.60亿瓶(袋),分别占总市场销量的14.0%和13.6%。
此外,还有华仁药业(300110.SZ)、济民医疗(603222.SH)、哈三联(002900.SZ)、天圣制药(002872.SZ)等企业。
12月中旬,科伦药业曾在互动平台回复称,近期各地发热等门诊就诊量提升,公司输液产品需求激增,与疫情防控相关产品同样紧缺。公司正在积极加大生产,确保满足市场对输液及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需求。
华仁药业证券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往年冬季是大输液旺季,今年受新冠影响会有一些不同,近期公司基础输液订单数量有一定提升,公司正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若有需求,扩产难度也不大;津药药业(600488.SH)证券部人士则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大输液产品订单比较饱满,是否扩产还要看市场情况,如果订单需求很多,公司会通过扩产或其他方式来满足订单需求。
哈三联方面回应财联社记者称,由于近期输液市场需求加大,公司正根据订单情况组织安排生产。
有大输液厂家向财联社记者表示,近期大输液产品需求量增长较大,个别区域临时性供不应求,生产基地满负荷运转,还有企业直接透露“产能跟不上”。
徐元虎认为,大输液产品不会出现大范围短缺和涨价现象,他对财联社记者分析道,“大输液产品不是OTC产品,只能在医疗机构中使用,而大输液品种大多是医保目录品种和集采品种,流通渠道和配送机制成熟。国家对于大输液产品的库存、价格监控也非常严密和方便,而且供应企业数量众多,容易进行管控,所以我预判不会出现大范围缺货和涨价。”
华西证券投资顾问曹雪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新冠感染达峰,也会是大输液的高峰,从实证的角度看,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会有细菌性或者病毒性肺炎感染风险,所以才会出现大输液的要求。“而现阶段的大输液需求暴增,其实就是医疗资源的短期紧张,大输液品种的产能瓶颈并不十分严重,这种供应紧张的状况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
大输液高峰与感染高峰紧密相关,这或许可以从一些过峰地区大输液现状得到验证,江西九江永修县某村卫生室熊医生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前段时间感染高峰,所以挂水的人很多,现在高峰过后,来挂水的人明显减少,挂水原因也从发烧等转为无力、咳嗽等新冠后症状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