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几年?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寿命比较短?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几年?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集团企业只有7-8年,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欧美企业40年,日本企业58年。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学者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的私营企业存在这么短的时间
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寿命比较短?
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搞清楚企业生命周期背后的原因,总结企业发展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引导当前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创业绩效、推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要短得多。有抽样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5年;而在美国与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2年、12.5年。中国大公司的平均寿命是7到9年,欧美大企业平均寿命长达40年,日本大企业平均寿命有58年。在百年老店方面,中国的企业数量更是落后于发达国家。
搞清楚企业生命周期背后的原因,总结企业发展经验教训,对更好引导当前创新创业、提升创新创业绩效、推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具有重要意义。
从企业内部看,来自企业和创业者层面的主观性因素,决定了我国企业难以跨越成长瓶颈,实现持续发展。
一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创业者存在先天的劣势与不足:欧美国家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创业者文化素质总体上高于我国,而且欧美国家创业教育体系发达,大学普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而我国近年来才开始重视创业教育;欧美国家应用型大学占比高达80%,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而我国大学教育普遍盲目追求学术型人才培养,多数大学毕业生既不精通学术也不善于应用,难以有效将所学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企业家应该是一群风险爱好者,能通过不断创新来应对不确定性,但我国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人并不尊崇企业家精神,而是心浮气躁,妄图一夜暴富,很难指望他们带领企业实现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新创企业自我成长能力欠缺,不足以支撑企业持续发展:我国新创企业大量集中于餐饮、批发与零售服务、低端消费品制造领域,这些领域门槛低、竞争激烈、需求变化快,创业者难以打造差异化优势以实现长期发展;持续创新是当前企业竞争的必然要求,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不愿意进行创新与设备改造投入,企业产品与服务附加价值低,盈利空间有限,难以通过自我积累实现持续发展;受创业者素质影响,新创企业管理水平偏下,大量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风险管控能力缺乏;大量创业行为是出于短期盈利动机,机会驱动与逐利特征显著,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谋划,不关注人员培训与生产、服务能力提升,不重视产品、服务品质以及客户关系管理,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更是无从谈起。
从企业外部看,不完善的企业发展环境,是阻碍我国新创企业持续成长的外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比过去有了较大改善,但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只有少数中小企业能够顺利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而且融资成本明显高于银行基准利率,部分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甚至在20%以上。有一大批中小企业不是死于惨烈的竞争,而是死于高融资成本的拖累,“过桥”成本与互联互保风险的爆发,更进一步推高了中小企业的死亡率。一些快速扩张的新创企业,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融资支持,因资金链断裂而意外死亡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近些年,我国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不规范竞争行为大幅减少,但受执法不严与违法成本偏低等因素影响,市场秩序仍待进一步改善。激烈无序的竞争,诱使企业谋求通过不正当手段取胜,而不是致力于管理提升与创新;极少数企业通过不公平竞争手段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更多新创企业则倒在了不公平竞争环境之中,这一状况亟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