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聚看点】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现在制约中国经济最大难题是找新动力
7月30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谈到,“现在制约中国经济最大难题是找新动力,新动力在数字经济里面与数字产业化相比,更重要是产业数字化。”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能否有所着力来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反过来缓解当前经济困境当中一系列制约问题?杨涛着重从这个角度来讲,并认为虽然各方可能对数字人民币有更高预期,但现实发展中仍需一个长期过程。
【资料图】
就支付层面杨涛表示,就支付需求端,目前无论对于C端还是B端,现有的多数场景,如果利用数字人民币带来颠覆式替代,或许并不容易。不过有众多场景,是可以不断补充、优化、提升。
支付供给角度来看,数字人民币在技术路线演进中,对比从卡基支付到条码支付的变化,似乎也没有达到巨大冲击的程度,但也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以下为发言实录:
杨涛:感谢主办方给予分享机会,我对青岛非常熟,十多年前就在金家岭做财富管理中心的规划研究。围绕今天这样一个主题,看到在座的各位都是业界比较接地气的专家,我从学术研究角度先做一点务虚的抛砖引玉,主要想汇报一下货币与支付两大研究领域中,我关注的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命题。
为什么要进行一点理论探讨?这些年随着数字化演进,经济金融领域出现越来越多新现象,但确实理论共识往往走到了实践后面,从过去讨论货币的概念,到电子货币,到现在的数字货币,事实上背后还有很多理论共识值得我们进一步甄别。
首先讨论货币时,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的问题绕不开。第一个就是货币的需求是什么,其实从古典时代就是一个令学者兴奋的问题。例如,亚当斯密认为货币的基本功能,包括交易媒介、价值的标准、延期支付,还有价值的贮藏。后来凯恩斯把货币作为一种具有一般购买力的等价物,谈的是货币功能,包括交换性的需求、预防性的、投机性的需求。围绕这些概念,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相结合起来,首先可以看到它基本已经满足前面以交换、以价值尺度为基础的需求。但是能不能挡住在价值贮藏等这些领域需求?严格意义上从货币需求特征来说,其功能是有可能进一步拓展的。
就货币供给端角度考虑,现在我们经常讨论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定位为M0,实际上这是一个统计意义上概念。虽然定位为M0,但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未来实际上影响的不仅是基础货币的结构,严格意义上来说,事实上通过影响货币传导机制、货币乘数,个人觉得从机制设计上很难真正使其对M1,M2不产生影响,这是理论上值得探讨的问题。
再比如从货币的支撑基础来看,实际上离不开契约与共识、最终信用保障、交易成本。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从信用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从一个社会契约角度来讲,类似于可控匿名这样一些规则,在契约层面是需要予以进一步清晰的,因为这是导致大家能否对于它形成共识的关键。当然,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是另外一个视角,与纸币和现有支付工具相比,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也难以简单地判断成本费用。例如,原有法定货币的发行成本是由央行承担的,现有数字人民币体系如何可持续运营,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最后还有货币世界的竞争问题,也就是货币的中心化与去中心竞争。当我们谈数字货币时,其实几类东西:一是像比特币、以太坊等公链运行的;一是稳定币在数字空间中运行,同时希望在现实世界发挥作用;一是数字空间的类金融资产,如依托以太坊ERC20做的一些金融TOKEN;一是NFT,数字化空间的非金融资产。而央行法定数字货币,事实上在现实空间里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在着眼于应对未来可能来自于数字化虚拟空间的挑战。
其次,从支付角度来讲有几个方面问题需要关注。第一个问题是对支付需求端究竟有哪些影响因素。简单地说,就是支付效率,价格,安全,信用,场景,体验等等这样一些要素。个人观点不一定对,就是目前无论对于C端还是B端来说,其实现有的多数场景,如果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颠覆式替代,好象也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有一些场景,是可以不断的地充、优化、提升的。比如说依托于可编程,智能合约,大量跟条件支付有关的一些场景可以充分拓展,政务公共场景也有大量可以探索。依托需求端来说,是一个逐渐演进过程。
就支付供给角度来讲,过去我们关注支付技术,它的模式核心就是第一依托银行帐户还是离开银行帐户,离开银行帐户出类似非洲的M-Pesa是依托电信运营商账户,我们的金融IC卡也有余额,跟银行帐户可能脱离关系。在这个技术路线演进中,数字人民币的所谓松耦合,实际上打开一个新的思路。当然,如果相比从卡基支付到条码支付,或者说未来希望生物识别技术对条码支付带来的颠覆式影响,好象数字人民币的技术还达不到,还有一个探索过程。
第三是金融基础设施。本质上意味数字人民币的钱包矩阵未来有可能形成一个生态,一旦形成生态闭环,对交易清算结算方面带来影响是很深远的。但是这里面可能就涉及到跟现有支付清算规则,未来这些体制机制设计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第四个是数据治理问题,因为货币本质上是含有一系列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的,从纸币时代到电子货币时代,其实各国一直都关注的就是管理、用户相应信息问题。数据治理在当前处于“向左走、向右走”的关键点,如何把握好这个节奏,我觉得这也是数字人民币能够拓展价值的重要方面。
下一个是场景生态问题。涉及到商业场景和产业场景。我觉得大家关注的商业场景这块,归根到底还不是制约中国经济最大难题,现在最大难题是找新动力,新动力在数字经济里面,与数字产业化这块相比,更重要是产业数字化。通过数字人民币探索,在产业数字化这一块儿能否做一点事儿,带动经济的提升,带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反过来缓解经济发展当中消费制约以及一系列问题。从这个视角来讲,当然有可能对于数字人民币有太高的预期,现实发展当中并不容易。
最后是国际共识问题,因为始终绕不开当前的全球跨境支付是一个庞大网络,这个网络实际上传统势力很强,慢慢随着技术和规则变化,逐渐产生新空间。为什么各国这么关注,特别非美元国家这么关注,尤其关注批发类的央行CBDC能否在跨境支付里面产生作用,都是因为原有庞大主流体系当中确实出现一些僵化、低效问题。未来这一个方面,无论是基于批发还是零售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在跨境国际共识建设方面,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确实是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总而言之,个人认为数字人民币所代表的央行法定数字货币,是面向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探索,但短期内也不应预期太高以免“捧杀”。从货币跟支付角度,个人关注上述一系列命题,与实践也是密切相关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