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启动 持续至11月底
中国残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专门就活动印发通知,要求挖掘本地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利用基层资源,建立健全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常态化运行工作机制,让残疾人更多受益。
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将组织开展读书公益讲座、征文、读书会;推进阅读活动进乡村、进残疾人服务机构、进特教学校、进残疾人家庭;鼓励特教学校开展阅读指导;面向社区、农村残疾人捐助图书;积极开发推广盲文出版物、有声读物等,推动数字阅读,使残疾人可以就近就便享受阅读服务。
各地还将组织残疾人积极参与文化馆(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村)活动中心以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等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推动残疾人文化活动融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日常活动。
在文化周活动启动地内蒙古,多场活跃广大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化活动拉开帷幕。据内蒙古自治区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内蒙古将组织开展阅读分享会、非遗文创作品和短视频创作征集评选等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并展出一批书法、绘画、摄影、非遗手工艺品等作品。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残疾人享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残疾人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逐年提升。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面向残疾人组织专场文化活动年均超6000场次;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等文化助残项目持续实施,累计覆盖18余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共有盲人阅览室坐席3.5万个、盲文图书1.5亿册、视听文献22.9亿册、音视频资源总量超167亿小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