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民企战略转型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律是什么?
1.民企发展先天不足,基础差,底子薄;
2.市场为导向,以低成本、赚快钱为第一目的;
3.缺乏核心战略与发展规划;
4.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及及政府政策短板;
5.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链短,附加值低;
6.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产业准入等方面长期受到歧视。
7.产业产品缺乏创新可持续发展,能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8.融资困难、信用不足,忽视现金流
民企战略转型的核心是什么?
一、从“朝阳产业”向“战略产业”整合调整发展转型;
朝阳产业可以认为是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是技术的突破创新带动企业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条件下可演变为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但是风险性依然存在,如果技术周期预计错误,就会误入技术陷阱,使投资血本无归,而战略产业则是通过政府支持能够获得内生竞争优势、对国民经济具有强烈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产业的政策支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如果我们说某一个产业是战略产业,也就是说,该产业不是从个人、企业、地方或部门的局部利益出发,而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少数产业(空中客车是典型范例)。这类企业的存亡,不仅关系到利润,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关系到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事务中的战略行动能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国家不能放任本国战略产业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自生自灭。"国家对战略产业有保护扶持的责任,决不会任其在国际竞争中被"劣汰"。
二、从“多元化经营”向“归核化经营”转型;
历史条件今非昔比企业战略宜“归核”中国企业多元化有它历史的合理性,历史的合理性必然也意味着历史的局限性。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本质变化。整个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全面深入展开,同时如此迅速而且深入地融入国际经济,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更加直接和巨大的影响。换句话说,我们越来越多地必须接受国际的游戏规则。
当市场竞争比较弱的时候,企业使出两三成力气就可能获得成功,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企业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一点上也可能只是获得了生存的空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中国企业也会逐渐地提高专业化经营的程度,走向归核的道路。在新的生存环境下,以退为进,首先做强,是进一步做大的必经之路。
三、从“跳跃式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
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相适应,这些年有些企业心态浮躁,希望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短期内打造巨型企业。但是,由于管控能力难于扩张过莫相匹配,抵抗风险能力差,一遇到“风吹草动”,企业就可能走向衰败。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是着力打好企业基础,追求成长速度与成长质量、扩大规模与增加效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增长的有机结合。
中国企业着急去做世界500强,还不如踏踏实实做足100年。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而且随着众多企业失败现象的出现,如何使企业保持,而且使企业在未期中依然取得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盛不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它不仅要求企业发展,同时要求企业末期的发展。因此要求企业具有一种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机制,但要综合考虑各种管理要素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协调。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型。
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商品生产重合度过高导致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采取差异化战略是中小企业必须的、首要的发展战略。当一个企业向其客户提供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价格低廉时,他就把自己与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了。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溢价,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会有大量忠诚的客户。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如果实现的溢价超出了为使产品独特而追加的成本,则差异化就会带来更高的效益。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巨大挑战,同时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换,内需不足的问题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产品的结构性过剩: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供给过剩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供给不足同时并存。在一些耐用消费品领域价格战此起彼伏.要摆脱困境,走出价格战的怪圈,使企业竞争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并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不失时机地实施新的战略──产品差异化战略,为此应采取相应的策略。
五、从“弱、小、散”向“提高产业集中度战略”转型;
中小企业之间联合兼并,强化产业集中度,兼并和收购是企业联合的雏形,通过兼并和收购,企业可以扩充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实现低成本扩张,达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扩大品牌的辐射能力。要把彼此在空间上接近,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生产工艺相近、或产品相关,或具有厂房、设备、土地等资产优势的中小企业进行兼并,组建企业集团,使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样便促进了中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资源与信息的互补,从而使单个企业节约了资源,并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等优势。通过联合重组,发展循环经济、持续创新、节能降耗,以强大的国内企业来抵挡外资的渗透和对国内市场、资源的控制,保证产业安全。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研究中心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提高集中度,第一是实现规模化生产、发挥经济规模效益、合理配置资源的需要;第二是有利于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技术和市场,适应全球化的要求,提高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能力、不断发展壮大;第三,提高集中度是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使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工业的保障。例如,我国水泥企业数量众多,不仅是集中度低下的原因,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过度竞争、无序竞争的根源。
六、从“经济区域不均”向“梯度转移战略即产业转移”转型;
梯度转移战略是一种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例如,我国纺织业发展本身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而国际间纺织业竞争优势也在动态调整中,这为浙江纺织业统筹实施国内产业转移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
七、从“OEM向ODM转型,OEM向OBM转型”
此次被全球经济危机洗牌出局的企业,除了“重外轻内”经济模式显著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即这些实体经济更多为OEM企业。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做代工的出口企业,都是依靠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维持生计。全球经济危机最先摧毁的必将是这类代工企业。因为这类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渠道,这些东西都掌握在供货商或者需求方那里。在经济环境、贸易环境波动的时候,它们是非常脆弱的。而其出路就在于,从最简单的OEM方式逐渐变成ODM,企业具有自主的设计能力再加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另外就是做ODM的企业要向做OBM的企业进行转变,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的练好内功。对于没有品牌的做OEM或ODM企业,通过前期的企业运作帮助积累了资本、管理经验、人才、技术和资源,这是应该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