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之年是多少岁?古人对年龄怎么称呼?
束发之年是多少岁?盘点古人对年龄的称呼
束发之年是古人15岁,男孩需要把头发绑成一束。这个时候就可以上大学了。
其实在古代,人们交流的时候,并没有直接说自己多大。取而代之的将是年龄称谓,这在诗歌中经常有所体现。比如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是黄发指的老人,古代黄发是长寿的象征。垂髫,是垂下的头发,用于儿童。那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回忆古代年龄的称谓。
赤子(0岁):婴儿出生时,皮肤略泛红,古人称之为“赤子”。襁褓(0-1岁):只会笑不会走,只能裹在被子里的孩子。
孩提(2-3岁)。垂髫(3-9岁)和总角(9-13岁):古人大多以头发来命名年龄。如果孩子在9岁之前没有长出长发,头发自然下垂,这就叫“垂髫”。9岁以后,头发分成两股,就像牛角一样,这叫“总角”。
豆蔻之年(女13-14岁):豆蔻是岭南的一种植物,初夏开花时,它洁白美丽,就像一个13岁或14岁的女孩,所以得名。
束发之年是多少岁(15岁):这时男孩打不了以前的“总角”,需要把头扎成一束领带,代表成年。
破瓜之年(女16岁):女子十六岁称为破瓜,是因为古人认为“瓜”像两个“八”字分开,就是二八十六。
弱冠之年(男20岁):意味着他们已经成年,需要在家人的见证下举行加冕仪式。
而立之年(男30岁):这句话被人们广为流传,因此,30岁成了男子立身、立志的年龄。
不惑之年(男40岁):意思是40他已经习惯了各种情况,不会被周围的诱惑迷失。
知天命(男50岁):已年过半百,知道自己的大致命数,要看淡得失。花甲之年(60岁),古稀之年(男70岁):这源于《杜甫》的一句话“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叫“古稀之年”。
耄耋之年(男80-90岁)。期颐之年(100岁):这是《礼记》的一句话:“百年曰期,颐””。所以后人就用“期颐”指代百岁老人了。
古人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好,而古人也给了优雅生动的称呼,正好说明了他们的含义,束发之年是多少岁,大家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