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百业 点亮生活——重庆加速推进智能产业创新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空中造塔机、3D打印咖啡拉花等智能展品琳琅满目,数字公交、智慧班车等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应有尽有……9月4日至6日,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举行,509家国内外企业展示了前沿创新成果和顶尖技术产品。2023智博会期间举办的19场专业论坛、5场精品赛事和11场重要成果发布,也全景呈现了“数字”赋能产业、惠及民生的美好愿景。
(资料图)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是“数字重庆”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近年来,重庆抢抓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4月25日召开的数字重庆建设大会,进一步明确打造引领数字文明新时代市域范例的目标。
智博会和遍布全市的生产建设现场,成为聚集数字重庆建设资源、激发数字重庆内生动力的“能量场”和“赛马场”。
1.“数字化”让传统产业更智能
重庆曾经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产业基础雄厚,意味着新时代产业提档升级时间紧任务重。数字重庆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用大数据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位于开州区白鹤工业园区的重庆德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覆铜板及半固化片。公司上胶生产线上的老员工向易琼,对“数字化”带来的变化感触颇深。
“仅8年时间,上胶生产线就经历从全手工操作到自动化,再到智能化的转变。”向易琼表示,“全手工操作那会儿,大捆大捆的玻纤维布全靠人工替换,有时累得精疲力尽。现在换料、上胶、热压成型、产品转运都智能化。在显示屏上点几下,就能操控整个流程,轻松完成原来需要10个人干的活。”
“这种覆铜板是公司专为新能源车开发的新产品,在今年智博会上展出后订单增加了很多,现在3个车间开足马力生产。要在以前,这样的任务量早把人累趴下了。”向易琼说。
在重庆綦江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重庆荆江汽车半轴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让记者见识了生产线上的“数字魔术”:在控制屏上输入数据指令后,几条生产线上的半轴粗坯零件“摇身一变”,一套完整的汽车驱动轴就呈现在眼前。
“成本下降、效率提升,订单交付周期缩短。”公司工艺工程师高飞连连赞叹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好处。这家原来“全靠下苦力”的传统企业,现在85%的产品实现智能化生产,生产成本下降三分之一,产品合格率提高至99.5%。
大数据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重庆由“制造重镇”向“智造重镇”的转变。据重庆江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区已有340多个智能化改造项目通过市级认定,还有94家通过国家认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数量效益“双丰收”。2023智博会组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重庆已实施大数据智能化改造项目6080个,项目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6.8%,运营成本和单位生产能耗平均分别下降22.1%、20.4%。
数字重庆的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和协同联动,也让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数字红利。经营着一家小型物流公司的龙宗智告诉记者,渝中区引导科技企业开发的智慧物流配送平台,能够将车辆租赁服务直接对接配送流程和货运账单。中小型物流公司借助这个智慧平台,既解决了养车成本大的难题,又能避免“有货没车运”的问题。
2.数字赋能激发新兴产业无限可能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全市重点打造的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7分半钟就能充电80%的“最快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在江津区率先量产,100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在忠县逐步形成,车身轻量化、生产工艺极简化的“整车+零部件”数字技术和产业链在涪陵区、南川区成熟壮大……数字赋能激发新兴产业无限可能。
受到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广阔发展前景的吸引,2018年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在璧山区建立全球首个“刀片电池”生产基地。“海量的数据处理和智能技术运用,将笨重的电池变得像刀片一样薄。”公司业务经理黄柏盛说,“别看它只有薄薄的一片,里面可包含着600多项专利技术呢。”
按照今年4月印发的《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2023—2027年)》,重庆正在推进包括璧山、永川、大足、荣昌等渝西八区,协同发展4000亿元产值规模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沙坪坝、巴南、渝北等主城区,则加速聚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和整车厂,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配套成链的产业格局。
今年3月,首列对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班列从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发出,标志着重庆对欧新能源汽车出口运输实现零的突破。
“生产线、生产工艺和技术、产品都呈现大数据智能化的趋势。”重庆大江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负责人司树伦说,“在数字重庆建设政策支持下,公司近几年已建成两个数字化车间、4条智能生产线。”
做个手势就可以指挥仪器导航、拍照,一个口令就能拨通卫星电话……位于渝北区的北斗星通智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带着开发的新一代智能座舱和通导一体化技术,在2023智博会上一经亮相便广受关注。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采用大算力高性能国产芯片开发的智能座舱,可实现智能座舱类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大数据智能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再生资源产业,一批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产品在储能电话、通信基站、智能路灯等应用场景梯次循环的企业应运而生。在潼南区,每年回收处理报废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超1万吨,生产梯次产品200兆瓦时,相当于“再生”了20万度储电量。
在2023智博会西南大学展厅现场,一个盛着水的透明盒子,只靠7滴水滴下的能量,就点亮了几百盏LED灯。来自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的学生胥高博为啧啧称奇的观众解疑释惑:这套水滴发电机及自供能传感系统,可将收集水滴的动能转化成电能,并且具有直流、高压和免电源管理电路的特色。只要有雨和水源,系统就能运行,非常适合应急照明。
同样在2023智博会上,丰都县展示了智能设备在风力、光伏、小水电等清洁能源中的应用。丰都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熊伟表示,丰都计划到2035年建成数字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和100亿级的重庆市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3.夯实智慧城市的“数字”基础
数字重庆建设近期的重点任务,是形成包括一个一体化智能公共数据平台、三级运行和治理中心、六大应用系统、一个一体化基层智治体系在内的“1361”整体构架。“重点任务服务于主要目标,数字重庆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打造智造重镇、智慧之城,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为高品质生活添彩。”重庆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在重庆,“数字”已开始发挥“产业集聚+上下游协同”的“滚雪球”效应。位于江北区的重庆科技金融中心聚集了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渝快办”等70多家大数据企业,是重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的示范楼宇。西部数据交易中心是重庆唯一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场所,截至今年8月,已引入数商200余家,累计数据交易金额超3.15亿元。
9月18日上午,家住江北区的程飞来到江北区行政服务大厅,仅用10多分钟就办好了动物检疫合格证。“我是通过‘渝快办’网上办事大厅事先预约的。”程飞在一台智能机前为几个向他咨询的人演示,“你看,点开‘渝快办’,这里有各个办理点的信息。事先预约好办理点和办理时间,既可以少跑路‘就近办’,又能不费周折‘愉快办’。”
“数字”让产业政策和商业服务更智慧更精准。江北区开发利用数字资源,发布涉及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车联网、数据资产全产业链等生产生活领域的158个应用场景和125项软件企业能力清单,加速点亮软件和信息服务“满天星”。位于两江新区的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智博会前夕发布了全国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该模型有包括数字分身等在内的四大应用场景。
数字重庆建设加速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重庆通过打通数据壁垒、重构工作体系、再造业务流程,对11项个人业务和11项企业业务实行“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截至今年7月,“一网通办”总办件量超28万件。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以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就业,建立全市就业数据池和“一人一档”就业信息资源库,今年1月至8月已提供就业服务400余万人次。
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多数字红利和数字生活的便利。坐落在大巴山深处的城口县周溪乡,在微信小程序上打造了“小院家”数字化便民服务平台。乡亲们不管是反映问题诉求,还是咨询农业技术、销售农产品,“只要会用微信,都能一手处理”。
荣昌区龙集镇是重庆首个全域数字乡村试点镇,镇里既有传统的“院坝会”,也有新潮的“云坝会”。“镇里很多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我们通过线上的‘云坝会’让在外务工人员全程参与线下的‘院坝会’,不仅能让他们随时了解家乡和家里的情况,还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龙集镇党委书记朱芸锋说。
■数说
我国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深化,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纵深推进,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超27万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家。
截至2023年7月,我国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水平,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209个探索了智能化升级,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本报记者杨桐彤整理
(光明日报记者 张国圣 李宏 黄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