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搜:又一波节庆文旅热 又一年风景在路上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博物馆热度不减。
【资料图】
针对热门博物馆预约难和“一票难求”现象,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曾表示,“其实‘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博物馆‘冷热不均’的问题。”在他看来,“如何让博物馆热得均衡,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我们会继续统筹不同类别博物馆的发展”。
统筹不同类别博物馆发展,某种程度上,是要让一些不同领域的专门博物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内容通常更加聚焦某个特定领域,这些博物馆相对小众,但在地性更强,既能比通史陈列更加专精深入,还能作为某些大型博物馆基本陈列的有益补充。对于感兴趣的游客,这些博物馆反而更加好逛。
前不久,记者去浙东运河文化园参观时,便有此体会。这里2003年便已建成,原名绍兴运河园。去年9月,浙东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为园林增添新生机。今年8月,园林又新增了浙东淡水鱼馆等空间,力图以更多视角来诠释运河的生命力。
相比于一众热门的博物馆,这里的参观者并不多,观展体验反而不错。在社交平台上,这里多次被推荐,贴上“小众宝藏博物馆”“被低估的旅行目的地”等标签。有游客向记者感慨:“淡水鱼是个很有趣的角度。没想到大运河中有这么丰富的渔业资源,我想正是因为对运河的保护,才让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不过,也有人吐槽,“工作人员不大友好。小孩子好奇是天性,但有时却连互动区的机器都不让碰。”为了增强互动,浙东淡水鱼馆内还打造了5D影院,讲述中华鲟洄游的故事,以各种感官融合的体验来科普其成长特性、成长历程等。故事生动有趣,剧情式互动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对于第一排的观众而言,面前的围栏经常入镜,时隐时现的黑边偶尔让人出戏,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也因此打了折扣。
浙东运河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开馆一年来,吸引海内外参观者超32万人次。对一家新开的博物馆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但若横向对比,同为运河主题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3年,已经跻身“中博热搜榜”全国热门百强博物馆前10名。过去一年,中运博接待观众超420万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约占1/3,还被网友称为“扬州新晋必打卡景点”。
中运博馆长郑晶曾总结“出圈”经验,“答案就在观众的体验里。”事实上,从体量上看,中运博不算中小博物馆,但从藏品量和珍贵性来看,它与中小博物馆差不多。这可能是一批地方性博物馆的普遍短板,但运博却在公共服务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径,“博物馆+密室逃脱”的跨界创新足够吸睛,但更重要的,是更多倾听公众的声音和需求,缩小“我要做的”与“观众想要的”之间的距离。这看似是件小事,但要见微知著,从细微处提升体验,属实不易。
如今,大多数博物馆的短板,早已不是陈旧的馆舍或其他硬件条件。相反,磅礴精致的造型之下,如何提升讲解、展陈、文创等更多元的服务,才是更大的难题。发展到现在,博物馆的职能,不仅是提供文化氛围,更要提供进入地方文化的钥匙,最好还能提供互动,以反哺城市发展。
而对于观众而言,有时不妨放下热门博物馆抢票的执念,把目光放在更多更冷门的地方博物馆上,兴许就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长三角需要更多精细化服务
记者 李欣欣
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旅游话题再度成为各大社交平台的热点。随着人们对假日旅游期待值的不断提升,长三角部分城市为了增加游客的好感度,推出各式暖心服务,如机关车位免费停、开放政府食堂、高铁站增设寄存托运服务、增开景区公交接驳车……这些精细化的服务在人山人海的黄金周里赢得一片点赞。
然而,其中的大部分举措早在五六年前就已陆续推出,今天依然能上新闻话题,说明这些精细化服务还远没能大范围推广。在城市管理中,政府要全面转变思想、升级服务意识,直面节假日期间的旅游痛点,为游客解决用餐、交通等难点,并主动把公共资源和群众分享,依然任重道远。
国庆期间,衢州市政府行政中心2号楼1层的食堂里宾客盈门,这里的菜品精选了衢州“百县千碗”的特色风味,荤菜5—10元,素菜3元,为游客提供卫生、实惠的餐饮服务,同时市区所有的机关单位也“放下身段”,打开院墙,为市民、游客提供免费停车服务。
这不是衢州第一次这么做。早在五年前的“五一”“十一”假期,衢州市政府就推出了开放食堂就餐的服务。而扬州市政府食堂更是连续第六年在国庆期间开放,游客在扬州市政府西大院食堂里能品尝到狮子头、煮干丝等特色淮扬菜,与此同时,扬州主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多个停车位也免费对游客开放。
除了这两座城市外,江苏徐州、浙江丽水、安徽黄山等地也争相免费开放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停车场。然而,放眼长三角,在节假日主动开放政府机关食堂、停车场的城市仍然屈指可数,多数城市并没有跟进效仿。究其原因,可能是一些条件不成熟,但其中是否也有“懒政思维”的惯性在呢?
当然,值得鼓励的是,部分长三角城市正在主动尝试提供更多精细化服务。以杭州为例,为缓解游客行李寄存难、托运难的痛点,长假期间,由杭州市文旅部门牵头发起、上城区试点运行的“轻松游”行李服务首次推出。
游客在杭州东站的“轻松游”行李服务中心进行扫码,在小程序下单,存下行李后便可轻松前往景区游玩,2小时内行李会被送至指定的试点酒店。离开时,也能将行李寄存到酒店服务台,扫码下单后,2小时内行李将被送至杭州东站,费用低至16元起。这样一来,退房后游客也能放心游玩,不用再专门折返酒店取行李。不过,从更高的期待值来看,这一精细化服务的试点步子迈得小了些:首批开通这一服务的酒店只有12家,相较于国庆节来杭旅行的游客数量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无论是机关食堂迎客、政府停车场免费开放,还是高铁站行李托运服务,表面看是在便民、惠民措施上发力,在精细化服务上做加法,但背后则是为游客提供一种情绪价值: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这些服务不仅让游客倍感暖心、亲切,也让出游过程更轻松自如,游客体验之后,再通过各大社交平台分享出去,为城市形象带来更多正向反馈,这无疑是一种多赢的模式。
建议还没有主动“放下身段”,打开机关大门,为游客提供机关食堂用餐、停车场免费开放等服务的城市可以参考、借鉴起来了。
“新中式”旅游带火最美风景
程秋萍
自1999年9月,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形成“旅游黄金周”以来,今年已经是第26个国庆黄金周。自此,集中休假,扎堆旅游,各个景点人从众就逐步成了各个黄金周的常态。
纵观黄金周词条,排名第一的关键词毫无悬念是“堵”——“堵在高速”“堵在景区”“回程再堵”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纵观各大旅游景区,纵使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员上岗,热情服务,总还是难免出现各种吐槽的声音一不留神上个热搜。当然最后也总会有一波倡导早日推行带薪休假,让大家错峰旅游的声音出现,但是过完这个黄金周,这些声音又声势渐消。到下一个假期再来的时候,又拖家带口堵在了高速公路上。
2023年,可以说是全国旅游井喷式恢复的一年。这一年的中秋小长假和国庆黄金周叠加,整整有8天长假,这一年的黄金周也交出了史上最好的旅游成绩: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8.26亿人次,可以说大半个中国的人都在路上。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
2024年,游客的旅游观念似乎更为理性,除了老牌景区、网红城市的吸引力,一些县城逐渐成了游客的打卡点,县城旅游、避峰旅游成了新宠。携程旅行公布的五一假期旅游数据显示,十大热门县域旅游目的地平均同比增长36%,其中上榜的便有安吉、桐庐、阳朔、婺源、平潭等县城。
这一年,另外一种被总结为“新中式”的旅游也逐步火了,旅游者探访古城古镇,观赏非遗技艺,体验汉服妆造,传统文化的体验愈来愈成为旅游的附加值和加分项。2024年的春节黄金周前夕,黄山市就打出“中国年徽州味 就在徽州过大年”的旅游口号,全市各景区、景点推出各式民俗表演和文化体验,让更多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赏景,更能体会徽州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从黟县的“锡格子茶”到休宁的金龙狂舞,从歙县的舞大刀到祁门的目连戏,黄山之巅也开展了诸如鱼龙舞、皮影戏、黄梅戏等特色民俗演出,带领游客剪窗花、写对联、制灯笼、拓年画。
影视剧和游戏也成了旅游景点的背后推手之一。《去有风的地方》风靡,让云南大理的旅游火上加火,《我的阿勒泰》让今年暑期新疆成了最火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而今年上线的《黑神话:悟空》则成功让山西的诸多景区成为国庆黄金周火爆的景区。这几日,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小西天景区因为人多频频霸屏,不仅有副县长在小西天景区现场为游客唱歌缓解情绪,公安局副局长现身景区一线疏导游客,更有小西天景区推出致广大游客朋友的感谢信,信中提出自即日起至年底,凡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来小西天游览过的朋友,可凭借购票凭证,免门票再次进入景区参观游览。不得不说,小西天这波待客之道可谓将对游客服务的各项举措做到了极致。真诚永远是各大景区赢得好评的必杀器。
不管堵没堵在景区或者路上,回忆起来,依旧觉得这也是另外一种人生阅历。毕竟,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标签: